多彩贵州网数字贵州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多彩贵州网多彩评论  >  民生杂谈

“蹭饭工作法”打开局面,靠天赋更靠诚意

2025-06-27 16:18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蒋璟璟

  “到点了,蹭饭蹭饭,gogogo!”最近,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生铁冢镇范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因为“蹭饭”火了。一到吃饭点,董桂林就带着白瓷碗、面粉鸡蛋牛奶等慰问品,风风火火地走进村民家“蹭饭”吃。他还用手机记录下与村民吃饭聊天的日常,在网上斩获百万关注和点赞,现在他被网友笑称是“蹭饭书记”。自掏腰包、吃家常便饭、聊家长里短……董桂林书记的“蹭饭工作法”,引发网络热议。(中国之声)

  工作要想打开局面,先和群众打成一片。董桂林书记的“蹭饭工作法”,不外乎也是这个逻辑。“蹭饭”是门艺术,不仅要精准卡点,还要自然而然。当然了,董桂林的蹭饭,就蹭得很“刻意”,甚至可以说是事先张扬的蹭饭。这种高调的“蹭”,不是以“占便宜”为目的,而是有着强烈的社交属性和沟通诉求。从某这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非典型的落地调研、特殊化的民意收集。

  蹭饭这件事,有蹭得鬼鬼祟祟的,也蹭得坦坦荡荡的。董桂林的蹭饭,就是那种拎着东西,嬉皮笑脸、情绪饱满的,加上几句标志性的slogan,这个画面整个就很有渲染力,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都是如此。董桂林自带喜感,很有“长辈缘”,这是其独特的优势,也是所谓“蹭饭工作法”能够成立的大前提。要是换个人,效果大概就要大打折扣了。社恐人士、不苟言笑,情绪调动不起来,就算是“蹭饭”多半也是冷场。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驻村书记如何入局、破局,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有些人谈笑间就能与人熟络,有些人就是能够很丝滑地融入当地。贴近群众、打开心扉,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有一部分是天赋使然,但更多的,或许还是在于观察、钻研与适应、学习。去老乡家蹭饭都能蹭出名堂,董桂林也算是另辟蹊径了。但凡肯用心,我们相信,很多人都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独门工作法。

  “蹭饭”有风险,效仿须谨慎。毕竟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矩,董桂林带着东西去老乡家,这属于是送礼式蹭饭、陪伴式蹭饭,投资到位、诚意拉满,这饭自然就吃得坦荡、吃得心安。凡事不可强求,董桂林的“蹭饭工作法”很有启发,但也不必将之神化。工作没有定式,各显神通的创新,多多益善。

一审:叶力

二审:陈鹏

三审:李蓓

作者:蒋璟璟 编辑:叶力

相关阅读

全面深改围绕六大领域立柱架梁夯制度 深刻改变中国    2016-12-29
全面深改三年:渐入佳境 次第开花    2016-12-29
【深读深改】架梁立柱夯制度 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    2016-12-29
【2016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一】深化流通供给侧改革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016-12-19

网站简介广告刊例联系方式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20010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212006001

营业执照:5200000000295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