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数字贵州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多彩贵州网多彩评论  >  时事开讲

【地评线】多彩时评:以特色产业挑起乡村振兴“大梁”

2025-05-26 17:10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李星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全国各地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富民效应显著。据统计,2024年,全国新建了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了33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

  各地要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把“土特产”琢磨透,因地制宜发展品牌响、支撑强、辐射广的乡村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产业发展大多存在基础薄弱、活力不足、发展规划滞后等问题,而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高质量党建与乡村产业深度结合的关键力量,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发挥政治引领和组织群众优势,在拓宽村民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采取支部带头领办、党员联户示范、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创收致富”的新路子。同时采取“党支部+”模式,成立行业党支部,推动形成“链主”党员先锋为引领、农户参与的产业主体“雁阵”,打造乡村特色产业“互帮互助、竞相争先、携手共建”发展新模式,从而实现乡村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村民增收互促共赢的新局面。

  产业兴,则乡村旺。乡村是一座蕴含着丰富资源的“富矿”,如何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让“乡土气”转化为“时代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课题。要结合村情、乡情、县情,查清自身“家底”,分析自己的资源有哪些、优势在哪儿,用好一方水土,打好产业“特色牌”,做大乡村“土字号”,避免一窝蜂地盲目上项目,从而实现“千村一面”到“一村一品”的跃升。要通过要素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乡村文化的功能拓展与价值创新等,为扩大品牌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路径,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创新探索出“党建+研学旅行”新模式,逐步形成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特色产业带。

  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推动地方特色产业不断走向新高地,其关键因素就在于“人才”二字。各地要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和需求,完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通过给予培训补贴、技能认证奖学金、创新奖励等形式,激励更多乡土本地人才参与到地方特色产业的技能培训中。同时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把能力强、贡献大、口碑好的能工巧匠、在外乡贤、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挖出来、用起来,并根据其质量、结构、年龄、能力建立“人才库”,定期采取“专业进修+专题培训”培育模式,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分层次分领域对乡村人才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人才优势。

一审:叶力

二审:陈仕发

三审:吴迪

作者:李星宇 编辑:叶力

相关阅读

全面深改围绕六大领域立柱架梁夯制度 深刻改变中国    2016-12-29
全面深改三年:渐入佳境 次第开花    2016-12-29
【深读深改】架梁立柱夯制度 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    2016-12-29
【2016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一】深化流通供给侧改革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016-12-19

网站简介广告刊例联系方式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20010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212006001

营业执照:5200000000295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